-
ADR人工椎間盤置換術
每節脊椎之間都有椎間盤連結,當椎間盤受傷或退化時會失去彈性及高度,可能產生椎間盤突出進而壓迫到神經。若神經症狀嚴重,患者即可考慮接受手術治療。最常見的手術治療方式為頸椎前路椎間盤切除及融合術 (ACDF)及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 (ADR)。其中「人工頸椎間盤置換術」使用人工椎間盤代替原有椎間盤,除了維持椎體間原有高度、同時保有頸椎活動能力,相較脊椎融合術,人工椎間盤置換術較接近原本頸椎運動方式,亦降低鄰近節段病變(ASD)之可能性。
-
Spinal Fixation脊椎固定術
完成脊椎減壓及脊椎融合術後,在脊椎融合初期需藉由內固定器防止脊椎移動,讓欲融合的脊椎節段能順利融合。脊椎內固定術的目的,主要是提供暫時性結構穩固以促進脊椎融合並恢復脊椎穩定,或矯正脊椎型態(脊椎側彎、脊椎後凸、脊椎滑脫等)。內固定器包括椎弓螺釘系統(Pedicle screw system)、骨板(Bone plate for cervical/ lumbar)、脊突間固定器(IPD)等都可幫助暫行性固定促進骨融合。
-
Spinal Fusion脊椎融合術
脊椎椎體間的椎間盤承受身體重量,若椎間盤退化可能進一步造成椎間盤突出、椎體滑脫進而導致壓迫,患者可進行脊椎融合術治療。脊椎融合術是將病變的椎間盤移除後植入椎體融合器(cage)或移植骨作為兩節脊椎之橋梁,恢復椎體間的高度,達到減壓及提供脊椎永久穩定度的目的。因融合的節段失去運動功能,因此發生鄰近節段病變(ASD)的可能性較高。由於骨骼於穩定的環境才能達成骨融合,在椎體融合器(cage)或移植骨植入後,可搭配椎體固定系統以利脊椎節段順利融合。
-
Vertebroplasty椎體成型術
一般人及骨質疏鬆症的患者(中老年人、停經後女性)都可能因為許多原因導致脊椎壓迫性骨折(Compression Fracture),包括前端凹陷(Wedge Fracture)、中間凹陷(Biconcave Fracture)、後端凹陷(Crush Fracture)。經保守治療無效後,可進行椎體成型術(Vertebroplasty) 將人工骨水泥(PMMA)打入受損塌陷之椎體內,以增加椎體的結構強度及脊椎穩定性,達到改善椎體受損狀況。但若僅加固椎體的結構強度,未回復椎體正常結構的改善效果有限,故可進行椎體撐開術(Kyphoplasty)。手術先使用椎體內撐開器將塌陷椎體進行復位,矯正至原本形狀高度後,再灌入適量骨水泥至塌陷之椎體內,使結構更穩固,相較椎體成型術矯正效果更佳。